主題大綱
- 一般
- 《金剛經要義》第一講
《金剛經要義》第一講
「緣起性空」的道理,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但這些智慧如何運用在生活中呢?如果我們脫離現前經驗(現量)來理解佛法,就無法運用佛法智慧來解決現實的痛苦。那麼,要在緣起的世間開展空性的智慧,當中有甚麼竅門呢?
《金剛經》記載,須菩提 在聽聞這部經時感動流淚,尊者表示:這是他從未曾聽過的。到底尊者未曾聽聞過甚麼呢?《金剛經》所傳遞的訊息又是甚麼呢?大航法師在這講座中,勾勒出這部經所傳遞的要義。而掌握了這些訊息,便能明白《金剛經》的意義,幫助我們將空性的智慧,實際運用在人生中。
本視頻蒙 大航法師 授權予佛門網發布,特此鳴謝。
此講座原於2015年11月舉行
- 《金剛經要義》第二講
《金剛經要義》第二講
在《金剛經》有多處經文提到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有經文說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些經文乍看之下像是自相矛盾,因為如果菩提心是無有定法的話,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發菩提心呢?
我們學習《金剛經》時,必須釐清這些問題,否則就變成一種沒意義的戲論。在這影片中,大航法師表示:觀空,不是我們運用個人的情感、意志去否定一切,這並非空的意義。那到底如何觀空才符合空義呢?請聽大航法師講解。
本視頻蒙 大航法師 授權予佛門網發布,特此鳴謝。
此講座原於2015年11月舉行
- 《金剛經要義》第三講
《金剛經要義》第三講
《金剛經》的經文,或許我們都耳熟能詳,譬如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是一條「見如來」的道路,從實踐的角度來說,這可以說是經典所提供的修行原則。那麼,我們如何將這些修行原則,實際落實在生活中呢?
佛教不只講求信仰,還強調理智和修學,故當聽聞到這些關鍵經文時,我們不應基於信仰而勉強接受;我們對這些經句提出疑問,並非是挑戰佛法的權威,而是為了追求對佛法的勝解。大航法師將在這影片中,講述這些經文的要義。相信透過法師的開示,讀者們對「發菩提心」便會有正確的理解。
本視頻蒙 大航法師 授權予佛門網發布,特此鳴謝。
此講座原於2015年11月舉行
- 《金剛經要義》第四講
《金剛經要義》第四講
在《金剛經》中多處提及「無我相」,然而當我們抽離經典的世界,回到現實生活,我們或許會問:如果是無我的話,那昨天存進銀行的錢,是屬於誰的?如果是無我 、無眾生相的話,那誰去發菩提心,又有誰被救度?我們甚至會問,如果無我的思想為真,那由誰去往生淨土?除非我們真實明瞭經文的意義,否則它顯得處處與生活不相融。大航法師將在這影片中,將分析這些經文的要義,讀者透過這集開示,對經文的義理將有一番正確的理解。
本視頻蒙 大航法師 授權予佛門網發布,特此鳴謝。
此講座原於2015年11月舉行
- 《金剛經要義》第五講
《金剛經要義》第五講
《金剛經》的啟教因緣,是源於長老須菩提的疑問——如何正確地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從《金剛經》的精神來說,我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度化眾生需要如理地實踐,否則這過程可能會產生問題:因為一旦有了眾生,便有能度的如來,有能度的如來,相對的就會有可度化的眾生。「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這便與「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之義相違背了。那要如何正確地掌握個中的道理呢?大航法師將在這一集裏為大家一一講解。
本視頻蒙 大航法師 授權予佛門網發布,特此鳴謝。
此講座原於2015年11月舉行
- 《金剛經要義》第六講
《金剛經要義》第六講
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菩薩誓願度化無盡眾生。然而在《金剛經》第十七分中,佛陀又說:「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 生』,則不名菩薩。」乍看之下似是教法矛盾——一方面要我們發心度眾,另一方面卻要我們不能有「我度眾生」的想法。那麼發心的菩薩應該以甚麼樣的心來度化眾生呢?佛陀在《金剛經》中所強調的無住生心,是我們在修學菩薩道時應當注意的。大航法師將在這影片中講述個中要義,透過這集開示,讀者將能瞭解「如何無所住而生其心」。
本視頻蒙 大航法師 授權予佛門網發布,特此鳴謝。
此講座原於2015年11月舉行
- 《金剛經要義》第七講
《金剛經要義》第七講
有些學佛人認為要讓我們的清淨本體得以呈現,就必須先把染污去除。奉持這種修行觀的人,或許會以制壓的方式來看管自己的內心,以期內心達到一種不攀緣的境界,也就是所謂的本體清淨。他們似乎在找尋某個客觀存在的清淨,也相信有種固定的方法可以制壓。而在應對「色聲香味觸法」時,《金剛經》提出的卻是「不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大航法師在這影片中解釋道,「不入」是「不取著」的意思,「不入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不取著色聲香味觸法」,而不是以滅除的方法來應對。那麼這樣的理解,對於我們的修行有甚麼樣的幫助呢?請聽法師為我們解析。
本視頻蒙 大航法師 授權予佛門網發布,特此鳴謝。
此講座原於2015年11月舉行
- 《金剛經要義》第八講
《金剛經要義》第八講
在《金剛經》中談到如何見佛。佛陀問須菩提尊者 :可不可以用三十二相觀如來呢?尊者回答說:可以。佛陀於是破斥他說:如果可以用三十二相觀如來的話,而轉輪聖王亦有三十二相,那麼轉輪聖王也應是如來了。然後佛陀又說了一偈頌: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那麼到底要不要用相來見如來呢?這牽涉到我們面對佛像時該用甚麼態度,也關係到我們日常生活的修行儀軌本身如不如法。大航法師在這影片中將為我們解構這些疑難。
本視頻蒙 大航法師 授權予佛門網發布,特此鳴謝。
此講座原於2015年11月舉行
- 《金剛經要義》第九講
《金剛經要義》第九講
《金剛經》的啟教因緣,是源於長老須菩提向佛陀請教——「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咐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長老須菩提請問佛陀的兩個問題是: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住」是指安定,不忘失,不退轉。第一個問題的意思是,如何能夠令菩提心安住?第二個問題所問的是,如何降伏其心?然而此處的心,到底是指甚麼心?又為何要降伏它呢?這心跟行菩薩道有何關聯?大航法師在這影片將為我們一一解析。
本視頻蒙 大航法師 授權予佛門網發布,特此鳴謝。
此講座原於2015年11月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