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目录
- 常规
- 举办短期出家,开创香港佛教界先河;扩大佛法在社区应用,贴近时代脉搏的弘法工作──弘法精舍历史再考(七)(完)
举办短期出家,开创香港佛教界先河;扩大佛法在社区应用,贴近时代脉搏的弘法工作──弘法精舍历史再考(七)(完)
文:邝志康
举办短期出家,开创香港佛教界先河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的年轻出家众逐渐减少。为了挽救这种局面,以及更广泛地在社区弘扬佛法,香港僧伽联合会会长洗尘法师在1971年提出,主办一年一度丶为期七天的「剃度传法大会」,大力提倡短期出家制度,地点设在弘法精舍。法师此举,希望鼓励大众接触佛教丶了解佛教,从而献身佛教。短期出家的制度,虽然早已在上座部佛教国家,如泰国丶斯里兰卡等地盛行,在香港却是空前未有的创举,因此当洗尘法师这样提出时,立即在佛教界引起热烈讨论。
第一届剃度大会,1971年7月25日在弘法精舍正式开幕。参加者共14人,年纪最大的是71岁,最小的只有8岁。得戒和尚为敏智法师丶羯摩和尚为宝灯法师丶教授和尚为旭朗法师。本来大会只为了短期出家的人士而设,没料到当中有七位决意永久出家,分别是一位比丘丶五位比丘尼及一位沙弥尼。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此後数届的剃度大会,参与人数日益增多,更吸引不少外籍人士来到弘法精舍受戒,当中包括两位藏传佛教的英藉沙弥尼。她们分别是第二届的斐达贝荻(Freda Bedi)及第三届的杰尊玛丹增葩默(Jetsuma Tenzin Palmo)。
图:道久迦措林尼寺(Dongyu Gatsal Ling Nunnery)
杰尊玛接受佛门网访问时,回忆1973年来港参与第三届剃度大会的情形。「那年我到香港受具足戒,是因为藏传并没有比丘尼受戒的传统。我记得那次很多人是来短期出家的,他们得以体验出家人的生活。但对少数的参加者像我们来说,我们决意永久出家。」在正式受戒前,新戒子需要事先演习剃度仪式的程序,因为大部分人并非来自僧团,并不清楚当中牵涉的仪式。所以在剃度大会开头的日子,他们演习如何站立丶如何跪拜丶如何端坐,要背诵哪些仪轨,动作如何等。对於杰尊玛来说,过程是特别困难的,因为她不懂中文,所以她搞不清楚教授和尚在说甚麽。「幸好有一位年轻比丘接受过训练,他就在我的对角处。我一直注视着他:他站立时我站立,他跪拜时我跪拜。我完全不理会他人,专心看着他在做甚麽。」
正式受戒时,新戒子要燃戒疤。杰尊玛指当时整个法堂的气氛庄严肃穆,大家持诵佛陀名号 。她完全不记得有感到痛楚,因为痛楚已无关重要。「虽然头上有燃烧的感觉,但那又如何?这是令人感动的体验。我们的坚定信念远胜於任何疼痛感觉,每人当下都充满法喜。」
历时七天的剃度大会,程序一般来说是这样的:开始前一天是求戒者报到的日子,当天演习剃度仪式。在正式剃度後的第二天及第四天,分别在初坛授沙弥丶沙弥尼戒,及在二坛授比丘丶比丘尼戒。在这段期间,戒师会教授戒子仪礼和规矩,让他们了解如何当一位出家人。第五天是三坛传授菩萨戒,一众戒子发大乘菩提心,至此圆满受三坛大戒,意义重大。最後在第七日,短期出家圆满,新戒弟子舍戒还俗。
图:天台精舍
僧伽会每年在举办剃度大会时,亦在精舍设「佛教青少年夏令营」,两者同时进行。夏令营不但注重向年轻人传递佛学知识,同时亦强调提升他们的人格修养。因此营方所办的活动除了佛学讲座外,还有舞蹈丶体育竞赛丶游艺晚会丶外出参观文化机构等,务求使营友在愉快的心情下,体验数天佛教的生活。
剃度传法大会,让普罗大众亦感受到出家的殊胜意义,当中更不乏小孩子。这七天的体验,在他们的八识田中种下善的种子,对其日後修学佛法丶增进道业甚有帮助。直到1979年,因参加人数增加至百人以上,僧伽会遂决定将剃度大会,改在妙法寺新建之大雄宝殿举办。洗尘法师提倡举办短期出家,开创香港佛教界先河,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为人称颂。
南传佛诞彩灯会
1997年香港回归,僧伽会将精舍交还东莲觉苑。及後东莲觉苑於1999-2004年间,将精舍借予佛光山,让他们以香港佛教学院的名义开办佛学班。香港佛教学院最大的特点在用佛教义理和佛教实践结合,解行并重。课程涵盖经论丶佛教历史丶 梵呗唱诵,甚至插花艺术及素食烹饪 。学院的招生对象为三十五岁以下的未婚男女,每一期的课程历时约四个月,更要求报读者每逢星期六丶日在香港佛光道场挂单。这种学校与丛林结合的办学方式,将丛林现代生活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融合,佛教传统精神与现代教学融合。
到了2003年夏天,弘法精舍回归东莲觉苑管理,然後又再借给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作为佛学教育及弘法利生之用。据佛学研究中心总监广兴教授所言,当年他们在精舍所办的活动不分宗派丶不分传承,参与活动的法师和在家众,分别来自南传丶藏传丶汉传,这与中心的理念是完全一致。
图: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
「印象最深的,是在2005及2006年间两度在精舍举办南传佛诞彩灯会。从佛教角度而言,它是香港前所未有的。斯里兰卡每逢佛诞都会办灯会,记得早年我在那里读书时,每年都会参加。僧俗四众都坐着车,到处绕去看灯,变成一种别具特色的灯会。所以我当时想到,在香港从来没有办过这样的灯会。我便问净因法师的一位博士生Chandawimala法师,问他能否从斯里兰卡请法师来办灯会。他说刚巧师弟是造彩灯的,於是我们便把他请过来,花了两个月,为我们造了一盏很高的彩灯,差不多有弘法精舍那麽高。」广兴教授说,到了佛诞当天,很多人来观赏,大家都很喜欢。特别重要的是,当时来香港当外佣的斯里兰卡人大概有五丶六千人,而斯里兰卡人大部分都是信佛的。因此当他们知道有灯会丶有南传法师参与活动时,他们十分高兴,吸引了很多人过来。高峰时期甚至有两千多名斯里兰卡外佣,来精舍庆祝佛诞。
香港出家毗尼营
同期还有台湾香光尼僧团的住持悟因法师,在2004 年受香港多位比丘尼的邀请,到香港交流,并筹办「香港出家毗尼营」。在这为期十四天的戒律研习营,学员除了香港本地的比丘尼以外,还有从广州过来的比丘尼法师们,共九十多人。除了讲戒之外,大家还把读律藏丶认识僧制与佛教仪轨等知识。悟因法师忆述,最让她感动的,是宝林禅寺的住持圣一老和尚
得知戒律研习营,亲自到弘法精舍来看大家。「记得那一天,他老人家坐着轮椅,脸上还挂着鼻胃管,由侍者推着他进入。大家列队欢迎,真的是每个人看到那一幕,永远难忘。他告诉大家,出了家就是要修无为法,以戒为师,研修毗尼;还有一定要记得修四念住丶断烦恼,要行菩萨道度众生。那个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年纪很大了,八十几岁了。所有学员听着他的开示,我看着大家,眼中都还含着泪水。」
图:香光尼僧团
香港佛教出家毗尼营之後在2010年还办了一次,悟因法师认为,戒律研习营具有历史性。其一,两岸三地比丘尼齐聚共同研讨比丘尼戒,是香港佛教界的首创;其二,由比丘尼来讲戒丶比丘尼共同策划课程,同时由比丘尼担任师资,探讨现代比丘尼修道方法,是前所未见的。「为期十四天的毗尼营结营时,所有学员对研戒不再感到畏惧,她们充满了法喜与喜乐。而且学佛的意乐,出现在她们整个身心里面。」
扩大佛法在社区应用,贴近时代脉搏的弘法工作
早在1995年,何东爵士後人何鸿毅居士倡议创办佛教网站平台「佛门网」(Buddhistdoor):「我有一个感触,虽然一所寺庙,可以让人供佛丶礼佛,还可以在那里静修。但一所寺庙能容纳的信众有限,无论有多兴盛,能进去供养佛陀的人数还是有限。所以我便想到,如果要宣扬佛法和佛教哲学,应该要推广到全球,应该要用电子方法传播佛理,让世界各地人士认识,方能达到这最高的目标。因此我凭着这个理念,创立了佛门网。」
东莲觉苑在2008年决定,将佛门网的管理及编辑团队从加拿大温哥华迁移到弘法精舍,全面投入推广佛法的宣扬,并同时在弘法精舍推出多项活动如禅修丶短期出家丶茶禅丶经论讲座,供予市民有机会闻法听经,进修自身菩提,增长智慧。在这十多年期间,东莲觉苑及弘法精舍的宗教活动,与佛门网的网络服务互相辉映。网站由最初只有一位负责资讯科技的全职员工,发展到今天为全球读者提供中文繁体丶简体及英语兼备的深度内容,顺利落实了何鸿毅居士高瞻远瞩丶贴近时代脉搏的弘法理念。
东莲觉苑同时亦强调弘法理念与社会服务紧密发展,在2018年精舍开展维修工程时,承此因缘,与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东莲觉苑港大佛学研究中心佛法辅导舍」,作为实习丶研究及辅导之用,希望以专业的方式,扩大佛法在社区的应用和服务。
弘法精舍八十多年来,一直是香港培育佛教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近代香港佛教发展史上,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我们期待弘法精舍在崭新的舞台上,继续秉持兴办教育,阐扬释尊圣教的传统。
(全篇完)